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布线系统的管理与的技术分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2/6/1  访问量:1877

管理标准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以及各类数字化园区的建设,数字化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建筑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为一体,构建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其中综合布线系统已逐渐融入建筑电气系统成为建筑的基础设施,作为网络系统的物理层基础,与通信信息网络结合,支持综合业务信息的处理和交换,支持语音、数据、视频、安防等业务的综合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故障是影响网络传输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随着综合布线系统的普及和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用户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因此需要有效的管理系统对布线的连接状态、设备的物理位置和相应的任何更改进行准确记录和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综合布线管理效率。

1  相关标准情况简介

    目前业内主要参照的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标准为:《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ANSI/TIA/EIA-60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修订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修订版)。

    其中国外标准《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ANSI/TIA/EIA-606-A草案)由TIA/EIA小组委员会TR-42.6起草,经TIA/EIA技术委员会TR-42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批准。标准中建立了管理级别的概念, 分别定位于不同规模的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允许管理系统不同部分的模块化实施,以适应电信基础设施扩容升级的需要;规定了标识符格式,以满足信息在管理系统中的转换和传递。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目前正在进行修订。其中《设计规范》(修订版)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增加了对于“标签”及“相关记录信息”等方面的要求;《验收规范》(修订版)中补充增加了“管理系统验收”和“验收内容”的相关章节,分别对于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的级别划分、标识符和标签的设置、管理信息的记录等要求及验收内容进行规范,为提高系统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规范管理系统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制定标准的目的和作用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标准提供与具体应用无关的统一管理方案,为业主、最终用户、制造厂商、咨询者、承包商、设计者、安装者和设备管理者等提供管理级别的选择和实施指南。根据标准规定,同一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参与者之间可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方法。标准要求可为管理产品的生产提供信息,多厂商的产品应在统一的标准平台上支持综合布线的管理系统,可减少维护系统的人力和费用。按照标准要求设计的管理系统应是模块化和可升级的,在建筑物的改建、扩建或使用功能发生变化时,规范的管理系统将降低扩充和修改布线系统的工作量,改善系统服务的可靠性。

    相关国际、国内标准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商业及公用建筑物和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系统范围从单一电信间到多建筑群环境。目前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七个部分进行设计,其中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应对上述各部分的配线连接器件、端接模块、缆线管道与传输介质、空间、接地系统等相关设施进行统一管理,相关管理标准包括对系统组成部分的标识、记录、信息组成和记录之间的关系等规范要求。

 

3.1  管理级别

    管理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基础设施的规模大小和布线系统的复杂程度,同时应考虑今后使用功能的变更或系统规模的扩充。管理系统应设计合理,无需改变或仅需最小改变现有标识和相关信息即可平滑升级。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管理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管理,针对单一电信间或设备间的系统;二级管理,针对同一建筑物内多个电信间或设备间的系统;三级管理,针对同一园区内多栋建筑物,即一个建筑群系统;四级管理,针对多个园区或多个建筑群系统。

一级管理系统只需要管理单一电信间相关的水平链路和接地设施等。二级管理包括水平链路、主干布线和接地系统等管理。三级管理则在二级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建筑物和建筑物间的布线、路径及空间的管理。四级管理则需增加园区或建筑群标识、广域网连接、户外路径和空间等设施的管理。不同级别的管理系统可采用电子配线架系统及通用电子表格、专用管理软件等进行维护管理。

3.2  标识符

    综合布线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包括安装场地、缆线终端位置、缆线管槽、水平及主干缆线、连接器件、接地等组件)应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作为查询与该组件相关的信息记录的主要线索。在同一基础设施内所有同类组件的标识符格式应一致,可由相同数量的数字、英文字母、汉语拼音或其它字符组成,以识别所在的建筑物楼层、建筑物区域、电缆终接空间、缆线、配线连接器件等信息。

3.3  标签

    标签是附着在被识别组件上的标识符的物理体现。标签的材质应满足使用环境要求,设计寿命应等于或大于其所标识的组件,标签应采用打印方式,标识符应清晰可见。在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电信出口等部位所安装的连接器、配线盘、端接模块、缆线的每一端均应粘贴或设置相应的标识符标签,以使操作人员在某一个出口位置可知道某特定缆线的另一端终接的位置,能够立即定位并开始工作,可提高施工效率,利于日常维护管理。

3.4  记录

    管理系统的记录文档应详细完整,记录应包含如缆线、连接器、管道、接地记录等内容,以及与每个系统组成部分有关的标识符、类型、状态、位置等信息,记录应准确反映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管理系统提供查询有关记录的方法。对应于每个水平链路记录的简单书面文件的管理系统可管理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而规模较大的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需要使用电子表格或布线系统管理程序等计算机工具进行有效管理。

3.5  报告

 报告是来自记录的信息汇总,每项报告应列举所选择标识符的所有记录以及这些记录的所有信息。管理系统可使用相应的管理软件生成综合布线系统报告,报告应包括管道、安装场地、缆线、接地系统等内容,各部分报告中应包括相应的记录及补充信息等。

3.6  色码

    终接区域的色码可使综合布线系统更加直观而易有效管理,目前国际、国内标准规定的终接区域的色码均基于《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ANSI/TIA/EIA-568-B.1)规定的综合布线拓扑结构。色码的规定及应用场合宜符合下列要求:

    橙色:用于分界点,连接入口设施与外部网络的配线设备;绿色:用于建筑物分界点,连接入口设施与建筑群的配线设备;紫色:用于与信息通信设施(PBX、计算机网络、传输等设备)连接的配线设备;白色:用于连接建筑物内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一级主干);灰色:用于连接建筑物内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二级主干);棕色:用于连接建筑群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蓝色:用于连接水平缆线的配线设备;黄色:用于报警、安全等其它线路;红色:预留备用。

    色码可用于识别缆线终接区域、缆线种类或各种服务,整个系统的色码应保持一致。

技术产品发展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虽然有书面记录、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等方法,但管理信息和基础数据的输入和更新需要人工操作。随着应用的扩展、网络的扩容和设备的增加,布放和调整缆线的数量增多,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大,故障排查越来越难,维护管理的效率将会降低,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布线厂商纷纷推出综合布线智能管理产品

    智能管理系统具有自动检测端口状态及端口之间的连接、自动记录连接变化、实时管理远端综合布线系统等功能,系统产品包括电子配线架(含设备扫描仪和内置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相应的管理软件。通过在现有的4线对系统上新增1条电路及相应连接器或在配线架端口处增加金属感应触点和金属探针等方式,自动监测跳线互连情况,扫描网络配线架端口状态,跟踪端口连接的改变,管理所有端口并实时更新状态记录及报告。布线管理软件提供智能、实时的跟踪和记录布线系统状况的管理功能,可减少网络故障时间并简化网络连接调整和变更的工作流程。

    由于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可提供网络连接的准确信息,网络维护人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精确度,降低网络中断成本。自动实时更新的系统信息可提供准确的设备使用情况,利于管理人员跟踪查看设备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网络硬件投资。系统对相关操作生成详细的统计数据,利于防止非法操作,保护系统安全,同时避免了未及时更新数据等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失误。对于大型网络可实施各个分支机构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时监控,利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同时可节约维护费用。

5  结论

    随着业务应用的拓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作为网络基础架构的综合布线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标准为系统相关人员提供了设计和实施的统一准则,利于更新系统管理人员的管理概念、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系统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规范管理系统产品工程施工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智能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综合布线管理将朝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业内人员应密切关注相关国际国内标准的更新和修订工作,及时跟踪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使综合布线系统成为适应通信信息网络发展的基础设施。